然而,在赛后双方依次向现场观众致谢时,身为中国香港队前锋的港籍黑人球员米高,却似乎无法接受这场失利。
不知是出于对失利的愤懑,还是对中国球迷的轻蔑,米高竟然高举喇叭,向看台上的中国球迷大声喊出带有侮辱性的英文词“bastar”(意为“杂种”),手指更是直接指向观众。
这惊人的行为立刻引爆了现场和网络上的愤怒情绪,众多观众质问:一个输家有什么资格来嘲讽支持自己的球迷?如果没有观众的支持,你的收入又从何而来?
在中国的土地上代表中国香港队比赛,却公开侮辱中国观众,米高的举动可谓极其狂妄无理。愤怒的网友们也迅速挖掘出他的背景。
虽然米高是黑人,但他确实是在香港出生并拥有港籍,今年也不过21岁。
他之所以能代表中国香港队参赛,主要是因为他拥有港籍身份且有一定足球履历。
他的父亲是曾效力香港超级联赛的外援哥连斯,米高本人曾在德国接受过专业足球训练,并参加过德国第五级联赛的20场比赛。
虽然德国训练经历存在“野鸡大学”般的质疑,但出国磨炼总归算是一种加分项,毕竟他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符合代表资格。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辱华事件爆发前几天,米高刚刚加盟中甲球队“苏州东吴”,签下了有效期至明年底的合同。
如果不是这场风波,他本该代表苏州东吴征战中甲联赛,尽管技术尚未算顶尖,但年轻的体魄和潜力仍不可小觑。
然而,谁也没料到,这位刚刚加盟中国职业联赛的黑人球员竟然当众公然辱华,令他未来在中国足球圈内可能彻底销声匿迹。
或许意识到自己饭碗不保,米高不得不连发两次公开道歉,但这种迫于形势的认错,能算是真心悔过吗?
7月16日,他的个人社交账号被网友们攻陷,国人愤怒之外,不少外国网友也对他的行为表示强烈不满。
肤色歧视问题在部分西方国家依旧存在,而正因为黑人曾遭受过不公待遇,米高更不该用侮辱的语言伤害他人。
看到自己的行为引发如此恶劣影响,米高赶紧在社交媒体上道歉,称是因为“德国经历造成表达失误”。
这说法简直荒谬至极!不论是在德国,还是他的祖籍尼日利亚,那个词汇都是带有极强侮辱性质的。
道歉理由如此牵强,却仍试图博取国人原谅,并希望继续留在中国踢球。
可惜,“鳄鱼的眼泪”从未能解决根本问题,没有真正悔改,任何道歉都显得苍白无力。
如果中国球迷轻易放过他,那其他国家和球迷又会怎么看?是觉得中国好欺负,还是因为中国的“饭碗”更香?
因此,众多网友对他的道歉嗤之以鼻,舆论压力迅速转向苏州东吴俱乐部。
眼看饭碗将被夺走,米高终于表现出些许诚意,第二次道歉时承诺将把明年工资的20%捐给儿童足球公益。
说实话,中国并不缺他这点钱,而他的所谓诚意远远不够令国人满意。
当米高苦苦挣扎时,苏州东吴迅速启动了解约程序,仅用48小时便下达了解约通知,这也意味着他在中国足球的未来基本宣告结束。
更让人欣慰的是,苏州东吴在法律上占据绝对优势,即使米高不死心想靠这笔合同再捞一笔,也难有成功机会。
只要苏州东吴坚决表态,其他俱乐部自然也不敢接纳一位公开辱华的球员,毕竟他的一举一动都被数以万计的网友紧盯。
从技术层面来看,如果连中国的职业联赛都难以立足,其他国家联赛对他的需求只会更低。
不论米高今后选择继续留在香港,还是回到尼日利亚老家,这次辱华行为都将成为他职业生涯中永远的污点。这个结局也算是让人痛快。
然而,米高辱华事件背后,仍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个在香港土生土长、且出生于回归后年代的黑人球员,为何会对国人怀有如此深的敌意?难道真的只是因为德国经历,还是他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观念有问题?
德国足球实力早已不如往昔,所谓的德国深造并不算多么荣耀,这背后或许和米高在中国的成长环境及待遇密切相关。
如今中国多个城市的黑人数量日益增多,他们中部分人所享受的待遇甚至超过了本地人。
这种“优待”反而助长了部分人的嚣张气焰,因此不论在足球圈还是社会层面,中国的黑人群体某些现象亟需被正视和规范。
您对这起事件是否有不同的看法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