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運動會亚运会通用会徽簡稱亚运会、亚运、ASG格言永远向前(Ever Onward)首屆賽事1951年每隔4年上屆第19屆亚洲运动会下屆第20屆亚洲运动会網址http://www.ocasia.org/games/

亚洲运动会(简称亚运会、亚运;英語:Asian Games,简写:Asiad)是亚洲的综合性运动会,为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地区性大型综合运动会,由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亚奥理事会)主办,每4年一届。其前身是远东运动会和西亚运动会,第一届亚洲运动会原定于1949年2月在印度的新德里举行,由于主办国筹备等原因延至1951年举行,目前共举办19届。

亚运历史[编辑]

远东运动会[编辑]

主条目:远东运动会

1912年,中華民國、日本、菲律宾三国代表经协商后成立了远东体育协会,并于次年举行第一届远东运动会。从1913年至1934年间,先后在菲律宾的马尼拉、上海、日本的东京和大阪等地举办了十届远东运动会,最初是每兩年举行一届,1927年后改为每四年举行一届。前几届运动会只有中華民國、日本、菲律宾三国参加,第九及第十届,分別有印度和荷屬印度组团参加比赛。开设的比赛项目有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棒球、网球、排球等。1934年,日本坚持把满洲国拉入远东运动会,遭到中華民國的抗议并宣布退出,远东体育协会宣告解体,运动会亦随之停办。

西亚运动会[编辑]

主条目:西亚运动会

亚洲业余体育联合会的成立[编辑]

1948年7月,伦敦第14届奥运会举行期间,中華民國与菲律宾的体育人士欲恢复远东运动会,并与亚洲各国体育人士商讨。当时印度体育领导人古魯·杜特·松迪(英语:Guru Dutt Sondhi)认为远东运动会不足以体现亚洲体育运动的水準和亚洲人民团结精神,主张创办一个所有亚洲国家的亚洲运动会。他遍访了来伦敦参加奥运会的亚洲国家体育代表,并邀请了韩国、中華民國、菲律宾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召开了关于成立亚洲体育运动组织的筹备会议。会议决定起草亚洲运动会有关文件和章程并确定于1949年2月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第一届亚洲运动会(因印度国内原因,运动会延至1951年举行)。1949年2月,亚洲国家体育组织代表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会议,会上正式成立了“亚洲业余体育联合会”(隨后更名为“亚洲运动会联合会”),1981年改为“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至今。

會徽及會旗[编辑]

主条目: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 § 會徽

举办城市[编辑]

亚运会的举办城市由亚奥理事会执委通过淘汰制投票得出,即如果所有城市在首轮投票中都没有过半数胜出,就将票数最低的城市逐个淘汰,以此类推,直至将剩下两个城市决出胜负。在投票前,亚奥理事会执委们还要对各申办城市进行全方面的考察以决定其投票意愿。

亚运会与其他综合性运动会的区别[编辑]

奥运会[编辑]

范围不同,奥运会是全球性的体育比赛,亚运会是亚洲范围内的体育比赛。

比赛项目不同,亚运会中有很多非奥运项目。

参赛者不同,奥运选手来自世界各地,亚运选手只是来自亚洲。

部份亞運項目是奧運資格賽,只需達到指定名次就可獲得奥運參賽資格。

部分亞運項目是該單項的世界盃亞洲區資格賽,同樣達到指定名次就可獲得世界盃參賽資格。

其他国际性综合运动会[编辑]

与泛美运动会、欧洲运动会、全非运动会、太平洋運動會等各洲综合运动会相比,亚运会拥有较多的非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比赛项目[编辑]

主条目:亞洲運動會項目

亚运会开设的比赛项目由亚奥理事会认可。主办国可在认可的项目中选择比赛项目,每届亚运会比赛项目不得少于11项,除田径和游泳以外的项目由亚运会主办国选择,所设各项目至少须有4个以上参赛队。而且考虑亚洲不同区域的传统文化特点,并且为亚洲各个国家或地区的青年提供展示技能的机会及增加亚运会的吸引力,亚运会设立一部分非奥运项目。

2018雅加达亚运首次将电竞比赛列为和游泳、田径一样的夺牌竞赛,选手们将为了国家荣誉争夺六个项目的奖牌。虽然电竞在雅加达亚运只是表演项目,但2022年的杭州亚运就列为一项正式比赛项目。

比賽項目

設立年份

游泳

1951

射箭

1978

田徑

1951

羽球

1962

棒球(2014年包含壘球)

1994

籃球

1951

棋類

2006

健美

2002–2006

保齡球

1978、1986、1994年至今

拳擊

1954

輕艇

1986

板球

2010

撞球

1998

自由車

1951、1958年至今

運動舞蹈

2010

龍舟

2010

馬術

1982–1986、1994年至今

擊劍

1974–1978、1986年至今

足球

1951

高爾夫

1982

體操

1974

手球

1982

比賽項目

設立年份

曲棍球

1958

柔道

1986

卡巴迪

1990

空手道

1994

現代五項

1994、2002、2010

滑輪溜冰

2010

划船

1982

橄欖球

1998

帆船

1970、1978年至今

藤球

1990

射擊

1954

壘球(2014年併入棒球項目)

1994

軟式網球(2014年併入網球項目)

1990

壁球

1998

乒乓球

1958–1966、1974年至今

跆拳道

1986、1994年至今

網球(2014年含軟式網球)

1958–1974

鐵人三項

2006

排球

1958

舉重

1951–1958、1966年至今

摔跤

1954

武術

1990

克拉術

2018

班卡西拉

2018

飛行傘

2018

電子競技

2022

霹靂舞

2022

报名规定[编辑]

个人项目:

田径和游泳项目,每个会员组织可报2人(无替补队员)。

其他项目,每个会员组织可报1人(无替补队员)。

集体项目:每个会员组织可报1队,每队人数不得超过有关国际单项联合会所允许的人数。

參賽國家及地區[编辑]

亞奧理事會會員分布圖

亚运会参赛国家和地区均为亚奥理事会成员,目前亚奥理事会共有45个成员国家和地区[1]。

以色列過去為亚奥理事会的成員之一,但由於政治因素退出亞奧理事會(因為鄰近或相關國家,至今只有約旦、埃及、土耳其承認其地位並和平往來),沒有再參加第8屆之後的亞運會(之後就參加歐洲運動會)。

而同在亞洲的土耳其、亞美尼亞、喬治亞、阿塞拜疆和塞浦路斯也非亞奧理事會的成員(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國家也同時承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最有价值运动员[编辑]

1998年曼谷亚运会开始设立“最有价值运动员”称号,该称号由世界各国媒体投票产生,为亚奥理事会和赛会组委会认可官方奖项。

1998年:伊东浩司

2002年:北岛康介

2006年:朴泰桓

2010年:林丹

2014年:萩野公介

2018年:池江璃花子

2022年:张雨霏 / 覃海洋

總獎牌榜[编辑]

亚运会参赛各国的排名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

以金牌数排列名次:先看金牌数,如金牌数相等看银牌、再相等看铜牌以此类推。

以奖牌数列名次:将金、银、铜牌数相加,多者列前,若相同再以第1項排名

以前三名換算分數总和排名次:第一名3分、第二名2分、第三名1分,得分相加,总分多者列前,若相同再以第1項排名。

以下是采用第一种排名方法所统计得到的各参赛国排名:

排名

国家/地区

金牌

银牌

铜牌

總數

1

中国

1674[2]

1105

791

3,570

2

日本

1084

1104

1054

3,242

3

韩国

788

719

916

2,423

4

伊朗

192

202

217

611

5

印度

181

240

353

774

6

哈萨克斯坦

165

180

292

637

7

泰國

144

189

311

644

8

印度尼西亞

129

156

260

545

9

朝鲜

121

162

189

472

10

中華臺北 [3]

118

164

304

586

11

乌兹别克斯坦

106

138

169

413

12

菲律賓

71

116

242

429

13

马来西亚

69

109

166

344

14

巴林

49

27

28

104

15

卡塔尔

48

37

49

134

16

香港[4]

46

96

141

283

17

新加坡

44

65

124

233

18

巴基斯坦

44

64

99

207

19

科威特 [5]

29

34

39

102

20

沙烏地阿拉伯

29

15

27

71

21

蒙古国

28

51

104

183

22

越南

18

75

103

196

23

以色列 [6]

18

16

19

53

24

緬甸

17

31

57

105

25

阿联酋

12

22

27

61

26

斯里蘭卡

12

13

26

51

27

叙利亚

9

8

16

33

28

吉尔吉斯斯坦

8

26

47

81

29

伊拉克

7

17

26

50

30

塔吉克斯坦

6

8

21

35

31

约旦

5

21

28

54

32

黎巴嫩

5

5

9

19

33

澳門 [7]

3

14

22

39

34

土库曼斯坦

3

9

18

30

35

柬埔寨

3

2

6

11

36

南越[8]

2

1

4

7

37

孟加拉国

1

5

8

14

38

阿曼

1

1

4

6

39

朝韩联队[9]

1

1

2

4

40

阿富汗

0

6

12

18

41

老挝

0

4

14

18

42

尼泊尔

0

3

23

26

43

汶萊

0

1

5

6

44

葉門

0

0

2

2

巴勒斯坦

0

0

2

2

46

不丹

0

0

0

0

馬爾地夫

0

0

0

0

东帝汶

0

0

0

0

历届亚运会[编辑]

主条目:亚洲运动会主办城市列表

1951, 1982195419581962,20181966, 1970, 1978, 1998197419861990199420022006, 2030201020142018202320262034class=notpageimage| 亚洲运动会主办城市

屆次

主辦地

日期

參賽國家

亚运会宣布开幕者

運動員人數

大項

小項

印度新德里

1951年3月4~11日

11

印度总统拉金德拉·普拉萨德

489

6

57

菲律賓馬尼拉

1954年5月1~9日

19

菲律宾总统拉蒙·麦格塞塞

970

8

76

日本東京

1958年(昭和33年)5月24日~6月1日

20

日本天皇裕仁(昭和)

1820

13

97

印度尼西亞雅加達

1962年8月24日~9月4日

16

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

1460

13

88

泰國曼谷

1966年(佛曆2510年)12月9~20日

18

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拉玛九世)

1945

14

143

泰國曼谷

1970年(佛曆2514年)12月9~20日

16

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拉玛九世)

2400

13

135

伊朗德黑蘭

1974年9月1~16日

25

伊朗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

3010

16

202

泰國曼谷

1978年(佛曆2521年)12月9~20日

25

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拉玛九世)

3842

19

201

印度新德里

1982年11月19日~12月4日

33

印度总统吉亚尼·宰尔·辛格

3411

21

147

韩国漢城(今首爾)

1986年9月20日~10月5日

27

大韩民国总统全斗焕

4839

25

270

十一

中国北京

1990年9月22日~10月7日

31

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

6122

29

310

十二

日本廣島

1994年(平成6年)10月2~16日

42

日本天皇明仁(平成)

6828

34

337

十三

泰國曼谷

1998年(佛曆2541年)12月6~20日

41

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拉玛九世)

6554

36

376

十四

韩国釜山

2002年9月29日~10月14日

44

大韩民国总统金大中

7711

38

419

十五

卡塔尔多哈

2006年12月1~15日

45

卡塔尔埃米尔哈马德·本·哈利法·阿勒萨尼

9520

39

424

十六

中国廣州

2010年11月12~27日

45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9704

42

476

十七

韩国仁川

2014年9月19日~10月4日

45

大韩民国总统朴槿惠

9707

36

437

十八

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巨港

2018年8月18日~9月2日

45

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维多多

11,720

40

465

十九

中国杭州

2023年9月23日~10月8日[註 1]

45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11,954

40

481

二十

日本愛知-名古屋

2026年9月19日~10月4日

待定

日本天皇德仁(令和)

待定

41

460

二十一

卡塔尔杜哈

2030年11月4日~19日

待定

二十二

沙烏地阿拉伯利雅得

2034年11月29日~12月14日

待定

参考及註釋[编辑]

^ Asian Map of NOCs (45). [2009-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12).

^ 粗体字为该项奖牌数量获得最多者

^ 包括1954年、1958年、1966年、1970年以 中華民國名义参赛所取得的奖牌数

^ 包括 英屬香港 时期参赛获得的奖牌数。

^ 包括由于科威特政府对国内的奥林匹克运动进行干预,国际奥委会对科威特奥委会实施禁赛,科威特选手以个人身份参加2010年亚洲运动会所取得的奖牌数。

^ 以色列由于政治原因退出亚奥理事会,没有再参加第8届之后的亚运会。

^ 包括 葡屬澳門时期参赛所取得的奖牌数

^ 1974年越南共和国被越南民主共和国统一,次年成立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原南越奖牌数不计入统一后越南成绩。

^ 朝鲜及韩国在2018年亚洲运动会部分项目组成联队参赛获得奖牌数不计入朝鲜及韩国成绩。

^ 原定2022年举办,因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推迟至2023年,对外改称“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不再保留2022字眼。

来源[编辑]

Stefan Huebner, Pan-Asian Sports and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Asia, 1913-197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ingapore: NUS Press, 2016.

參見[编辑]

亚洲冬季运动会

亞洲運動會主體育場

亞洲室內暨武藝運動會

亚洲运动会宣布开幕者列表

外部連結[编辑]

亚运会主题

体育运动主题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亚洲运动会

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查论编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舉辦的綜合運動會亚洲运动会(前身:远东运动会與西亞運動會)夏季 1951年 新德里 · 1954年 馬尼拉 · 1958年 東京 · 1962年 雅加達 · 1966年 曼谷 · 1970年 曼谷 · 1974年 德黑蘭 · 1978年 曼谷 · 1982年 新德里 · 1986年 漢城 · 1990年 北京 · 1994年 廣島 · 1998年 曼谷 · 2002年 釜山 · 2006年 多哈 · 2010年 廣州 · 2014年 仁川 · 2018年 雅加达-巨港 · 2022年 杭州† · 2026年 愛知-名古屋 · 2030年 多哈

· 2034年 利雅得冬季 1986年 札幌 · 1990年 札幌 · 1996年 哈爾濱 · 1999年 江原道 · 2003年 青森 · 2007年 長春 · 2011年 阿斯塔納-阿拉木圖 · 2017年 札幌 · 2025年 哈尔滨 · 2029年 新未来城亞洲室內暨武藝運動會室內運動會 2005年 曼谷 · 2007年 澳門 · 2009年 河內武藝運動會 2009年 曼谷合併 2013年 仁川 · 2017年 阿什哈巴德 · 2021年 曼谷–春武里 · 2026年 利雅得 亞洲沙灘運動會 2008年 峇里 · 2010年 馬斯喀特 · 2012年 海陽 · 2014年 普吉 · 2016年 岘港 · 2020年 三亞 ††亞洲青年運動會 2009年 新加坡 · 2013年 南京 · 2017年 汉班托塔 · 2021年 汕头 · 2025年 麥納瑪 · 2029年 金邊其他區域性賽會東亞運動會→東亞青年運動會 · 中亞運動會 · 南亞運動會 · 东南亚运动会 · 西亚运动会†:因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推遲至2023年举办;††:因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推遲至2026年举办;删除线:取消举办

分类

分类

主题

查论编 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区域组织

非洲运动会

亚洲运动会

歐洲運動會

泛美運動會

太平洋運動會

非洲非洲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聯合會(ANOCA)美洲泛美體育組織(PASO)亞洲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OCA)歐洲欧洲奥林匹克委员会(EOC)大洋洲大洋洲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ONOC)

查论编综合运动会全球性综合运动会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奥林匹克运动会(夏季·冬季)

青年奧林匹克运动会(夏季·冬季)

奧林匹克電子競技運動會

政府間組織

大英國協運動會

島嶼運動會

法語系運動會

葡語系運動會

阿拉伯運動會

伊斯蘭團結運動會

社群

高地運動會

同樂運動會

世界同志運動會

馬加比厄運動會

泛亞美尼亞運動會(英语:Pan-Armenian Games)

克羅埃西亞世界運動會(英语:Croatian World Games)

残疾人运动会

帕拉林匹克運動會

達福林匹克運動會

世界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

体育挑战赛

極限運動會

世界能力運動會

專業

伐木工人世界錦標賽

世界軍人運動會

世界警消運動會

青年與學生

世界中學生運動會

國際少年運動會

SELL學生運動會

大英國協青年運動會

世界大學運動會

世界大學校際運動會

其它運動

世界運動會

世界武搏運動會

世界智力运动会

世界極限運動會

世界沙灘運動會

世界游牧民族運動會會

現代奧運會的替代方案

世界友誼運動會2025

區域性综合运动会非洲

非洲运动会

非洲帕拉運動會

非洲青年運動會

全非大學生運動會

中非洲運動會1

美洲

玻利瓦爾運動會

CANUSA運動會

中美洲及加勒比海運動會

中美洲運動會

北美原住民運動會

北美同性戀運動會

泛美運動會

青年泛美运动会

泛美殘疾人運動會

南美運動會

南美青年運動會

南美沙灘運動會

亞洲

东盟残疾人运动会

亞洲沙灘運動會

亚洲运动会

亞洲冬季運動會

亞洲室內暨武藝運動會

亞洲室內運動會1

亞洲武藝運動會1

亞洲殘疾人運動會

亞洲青年運動會

東亞運動會1

東亞青年運動會

中亞運動會

东南亚运动会

南亞運動會

西亚运动会

亞洲兒童國際運動會

歐洲

巴爾幹運動會

黑海運動會

欧洲同志运动会(英语:EuroGames)

歐洲運動會

歐洲青少年奧林匹克運動會

歐洲小國運動會

大洋洲

澳洲警察和緊急服務運動會

密克羅尼西亞運動會

太平洋運動會

太平洋迷你運動會

洲際

亞非運動會

大洋洲運動會

北極冬季運動會

亞太同性戀運動會

远东及南太平洋残疾人运动会1

印度洋島國運動會

地中海运动会

北歐運動會

泛阿拉伯运动会

部分国家

大英國協運動會

聯邦運動會1

島嶼運動會

法語系運動會

葡語系運動會

澳洲青年奧林匹克節

大英國協青年運動會

葡萄牙語國家共同體運動會(英语:CPLP Games)

歐洲青少年奧林匹克運動會

金砖国家运动会

中俄冬季青少年運動會

各國家/地區的綜合運動會亞洲

那達慕運動會

香港

印度

印度帝國1

印尼

日本

馬來西亞

巴基斯坦

中国大陆

全运会

冬運會

学青会

民運會

残特奥会

残运会

特奥会

老健会

青運會1

学运会1

農運會1

体育大会1

城運會1

大运会1

中运会1

南韓

夏季

冬季

青年

殘運

冬殘運

青少年殘運會

菲律賓(英语:Palarong Pambansa)

泰國

青年

新加坡

越南

台灣

全民

原住民

身心障礙

中學

大專

美洲

Canada(英语:Canada Games)

western(英语:Western Canada Summer Games)

Colombia(英语:National Games of Colombia)

United States(英语:State Games of America)

amateur juniors(英语:AAU Junior Olympic Games)

seniors(英语:Senior Olympics)

歐洲

Albania(英语:Spartakiad (Albania))1

Netherlands(英语:Kingdom Games)

波蘭(youth)(英语:Polish Youth Olympic Days)

蘇聯 (youth(英语:Starty nadezhd))1

大洋洲

西澳 (high school)(英语:Country Senior High Schools Carnival (Western Australia))2

NCSG(英语:National Congress of State Games)3

阿拉巴馬(英语:Alabama Sports Festival)

亞利桑那

加利福尼亞(英语:California State Games)

科羅拉多

康乃狄克

佛羅里達(英语:Sunshine State Games)

喬治亞

夏威夷

愛達荷

summer

winter

Illinois

Indiana

Iowa

Kansas

Kentucky

Maine

Massachusetts(英语:Bay State Games)

Minnesota

Mississippi

Missouri(英语:Show-Me State Games)

Montana(英语:Big Sky State Games)

Nebraska(英语:Cornhusker State Games)

New Hampshire

New Jersey

New Mexico

New York(英语:Empire State Games)

North Carolina(英语:State Games of North Carolina)

North Dakota(英语:Prairie Rose State Games)

Oklahoma

Oregon

Pennsylvania

Texas(英语:Games of Texas)

Utah

summer

winter

Virginia

Washington

Wisconsin(英语:Badger State Games)

Wyoming

歷史上的综合运动会前現代奧運會(1900BC-1852AD,以年份排序)

Tailteann Games(英语:Tailteann Games)

泛希臘運動會

古代奧運會

皮松運動會

尼米亞運動會

Herarean Games

泛雅典娜节

羅馬運動會

科茨沃爾德奧林匹克運動會

戈格瑪格山運動會(英语:Gog Magog Games)

Wenlock Olympian Society Annual Games(英语:Wenlock Olympian Society Annual Games)

現代奧運會的替代方案

斯巴达克运动会1928-1937

亞利安人運動會(英语:Aryan Games)未舉辦

人民的奧林匹克(英语:People's Olympiad)1936,後取消

新興力量運動會1963

自由鐘經典運動會(英语:Liberty Bell Classic)1980

友誼運動會(英语:Friendship Games)1984

友好運動會1986-2001

特定區域或團體的運動會

聯邦運動會

苏联人民斯巴达克运动会

伊斯蘭運動會(英语:Islamic Games)

女子伊斯蘭運動會(英语:Women's Islamic Games)

世界青年運動會

國際大學生體育節

1 已不存在

2 次國家層級

3 51 component games(英语:National Congress of State Games) in 36 美国州份s

分類

List(英语:List of multi-sport events)

WikiProject(英语:Wikipedia:WikiProject Multi-sport events)

规范控制数据库 国际

VIAF

各地

德国

以色列

美国

日本

其他

Id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