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晚结束的2018雅加达亚运会羽毛球女双决赛上,兴宁姑娘陈清晨与队友贾一凡组成的“凡尘”组合2-0击败日本组合松友美佐纪/高桥礼华,夺得冠军,这也是中国代表团在羽毛球单项比赛中的首枚金牌。
在此之前,陈清晨已拿过尤伯杯赛女子双打冠军,进入世界冠军的行列。
陈清晨出生于兴宁市福兴街道,这个97年出生的小姑娘身上有着客家女孩的典型特征:吃苦耐劳、自立自强。同时,她也是个不愿服输、遇强则强的比赛型选手。陈清晨的父母认为她一路走来十分幸运,羽毛球之路十分顺畅。但好运并非偶然,陈清晨靠着对羽毛球的执着、感恩待人的心,以及时刻挂在嘴边的笑容,才使得她“好运连连”。
“陈清晨是典型的比赛型选手,心里像憋足了一股气,一到赛场上就打得十分积极。遇到强手,她会表现得更强。”现已退休的原兴宁市业余体校羽毛球教练邹仕文是陈清晨的启蒙老师,他说,陈清晨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让他印象深刻。
2004年,邹仕文第一次见到陈清晨时,她年仅7岁。兴宁市业余体校办兴趣班招收学员,陈清晨在母亲的带领下到兴趣班参观。仅作为兴趣爱好与奶奶打过3年羽毛球的陈清晨十分牛气地对邹仕文说:“我不要在这里学,我很厉害的,肯定把你们都打倒。”
邹仕文笑了,叫来业余体校学了半年球、与陈清晨同岁的小学员与她比试。结果陈清晨被打得1分没得。意识到自己不足之处,陈清晨立即对学球来了兴趣,机灵的她笑嘻嘻地对邹仕文说:“其实我是骗你的啦,我不太会打球,跟你们闹着玩的。”邹仕文见这孩子很聪明,很机灵,想收她为徒,为了挫挫她身上的傲气,邹仕文严肃地说:“你现在还很骄傲,周六过来试试吧。”
经过简单的体能测试,小清晨顺利通过考察。此后每天下午4点半放学后,她都要赶到体校进行2小时的技术训练。每天早上,在妈妈的陪同下,她还要在附近体育馆沿着400米的跑道跑12圈,锻炼体能。“教练要求学员跑10圈,她就非要跑12圈,她喜欢挑战自己。”陈清晨的妈妈张苑萍说。
进入业余体校后,陈清晨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赢了那个曾让她1分未得的小学员。天资聪慧的她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在入业余体校的第3个月便赢了那位学员,入学半年后她让那位学员1分未得。“她当时就流下了兴奋的泪水,说‘我打赢她了!’”邹仕文回忆道。
10岁那年,陈清晨有了外出学习的机会。她在顺德体校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便被送往广东省体校学习。10岁,大部分孩子还依偎在父母身边,但小清晨已经远赴外地独立生活。
在省体校学习的那半年里,她经常因为训练辛苦而偷偷哭泣。训练结束后,她第一时间跑到电话亭给父母和邹仕文打电话,哭着说体校训练太苦,十分想念父母。“那时候我心里不忍心,每次听见她哭,我也忍不住流泪,让她爸爸安慰她。”张苑萍说,虽然心疼,却依然鼓励孩子坚强地擦干眼泪继续训练。
小清晨也知道在省体校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所以倍感珍惜。进入体校后,她暗下决心,一定要超过同批队员,证明自己。“省体校的教练跟我说,在省队每天训练得最晚的就是她,他们交代的任务,她一定会按量甚至超量完成。”自从孩子远离兴宁到其他地方学习后,邹仕文依然关注着这个他十分看好,也十分喜爱的徒弟。
就这样,小清晨一边思念着父母的怀抱,一边咬牙坚持,半年后她第一次参加广东省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并取得了单打第二的成绩,顺利进入广东队训练。2012年,她成为省队正式球员,并代表省队在全国青年赛女双比赛中获得冠军,从而进入国家青年集训队。
同年,陈清晨搭档何嘉欣参加亚青赛女双比赛,并成功跻身4强,也因在亚青赛上的优异表现,时年15岁的陈清晨进了她梦寐以求的国家队。
进入国家队的这些年来,陈清晨参加过许多比赛,有输有赢。赢了她会喜极而泣,输了则是默默思考原因。“打比赛过后,她总会打电话给我汇报情况,赢了我替她高兴,并告诉她不能骄傲。输了我帮她总结,鼓励她继续前进。”邹仕文说,这么多年来,陈清晨保持着赛后打电话给他的习惯。“这体现了她十分尊师,也十分追求上进。”
陈清晨有个特殊的爱好:坐过山车缓解压力。陈清晨的父亲陈东辉还记得,小时候带着清晨去广州长隆欢乐世界玩时,陈东辉玩了一次过山车后就不敢再玩了,于是在一旁等着排队玩了一次又一次的女儿。此后陈清晨就形成了习惯,每次到游乐园,都要玩上几次过山车。有时候因为输了比赛或者训练压力太大,她也会自己一个人跑到游乐园去玩这个刺激的项目。
自从进入国家队后,陈清晨已极少有时间回家乡。父母想女儿了,若是恰好在省内比赛,他们就会跑到赛场上远远地为女儿加油。每次陈清晨回来,都会到兴宁公园转一圈,那里有她小时候的回忆,另外也会好好吃上几顿猪肉汤。在外比赛时,陈清晨最想念的就是家乡的味道。
【来源】南方网
【全媒体记者】张柳青
【通讯员】黄佑鹏 钟思婷 刘海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