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夏天,15岁的陈可第一次站在省级青年队选拔赛场上时,这个身高1米83的瘦高个儿还带着满脸稚气。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个在三分线外投出7中6的腼腆少年,会在十年后成为中国男篮外线最稳定的火力点。 2014年CBA新秀赛季,陈可遭遇了严重的手腕骨折。在养伤期间,他每天坚持用左手完成500次投篮训练。"那段时间我体重掉了12斤,但左手控球能力突飞猛进。"这段经历让他的技术更加全面,也为后来在国际赛场上的出色表现埋下伏笔。 2019年男篮世界杯对阵波兰的比赛中,陈可在最后28秒命中扳平比分的三分球,这个镜头至今仍在各大体育频道反复播放。"当时我根本没看计时器,就感觉那个节奏对了。"赛后采访中,陈可轻描淡写地描述那个价值连城的进球。 不同于球场上的冷血杀手形象,私下里的陈可是个狂热的古典音乐爱好者。他的更衣柜里永远放着耳机和《篮球运动员的瑜伽指南》这本书。"比赛前听马友友的大提琴曲能让我平静下来,"他笑着说,"虽然队友们总吐槽我的歌单像个老头子。" 如今29岁的陈可正在备战巴黎奥运会,每天仍保持着至少800次投篮的训练量。当被问及退役后的打算时,他眨了眨眼睛:"也许开个篮球训练营?不过现在,我满脑子都是怎么在奥运赛场多投进几个三分。"天赋与汗水交织的篮球梦
"我永远记得教练说的那句话——'篮球场上最值钱的是时间,你要学会在0.3秒内做出正确判断'"
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国家队的高光时刻
场外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