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世运会的赛场上,除了备受瞩目的奥运项目,一些相对冷门的小众运动也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无人机竞速、飞盘、荷球、皮艇球、腰旗橄榄球……这些项目正逐渐打破“冷门”的标签,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校园力量成为推动这些项目发展的重要引擎。
无人机竞速:空中F1的校园基因
无人机竞速,这项被誉为“空中F1”的新兴运动,在本届世运会上吸引了众多目光。代表中国队参赛的3名学生,全部来自广州市第二中学,其中年龄最小的李甜星只有13岁。 中国在无人机竞速教育培训方面起步较早,校园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广州等城市的中小学校园里,无人机校队已经成为标配。中国队主教练李曦东表示,这些学生运动员代表着中国无人机运动的未来。
荷球、飞盘:大学生运动员的舞台
在世运会的赛场上,大学生运动员的身影也十分活跃。荷球项目,中国队最终获得第八名。郑州大学荷球队是较早组建的荷球队之一,国家队主教练马襄城将该项目引入校园并积极推广。荷球规则简单,易于上手,与篮球有相似之处,但又独具特色,非常适合在校园中推广。 飞盘项目同样吸引了众多关注,参赛队员周安琪是一名企业职员,她利用周末时间训练,为了站上世运会的赛场,她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皮艇球、腰旗橄榄球:小众运动的破冰之旅
本届世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在12个大项中首次参赛,皮艇球便是其中之一。中国女队的7名队员均来自上海一家俱乐部,她们有划艇基础,但皮艇球比赛经验尚浅。教练徐海伟认为,中国皮艇球运动发展的重要一步已经迈出,世运会为这项小众运动播下了种子。 腰旗橄榄球虽然是首次亮相世界赛场,但这项“非冲撞性”的橄榄球项目早已在中国校园和社会俱乐部中扎根许久,爱好者数量持续增长。仅在成都,就有20多个橄榄球俱乐部,常年参与的市民接近1万人。
人才培养新路径:校园与社会力量的融合
成都世运会为一批非奥项目和小众运动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也让更多校园和社会力量培养的运动员站上了世界赛场。在这些项目不断走出“冷门”的过程中,中国体育也在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这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次体育理念的革新。它预示着中国体育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也为更多年轻人提供了实现梦想的机会。 你认为,这些小众项目的崛起,会对中国体育的未来产生怎样的影响?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