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冀冀
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姚皓
在文昌,排球不仅是一项运动,它早已融入血脉,成为这片土地的独特文化基因。从“村村有球场,天天打排球”的日常,到如今火爆全国的海南“村VA”赛事,一颗小小的排球,串联起老、中、青三代人共同的热爱与坚守。
2025年盛夏,“九九杯”海南(文昌)乡镇排球联赛(“村VA”)如火如荼。32支队伍覆盖海南11个市县,68场激战中,从12岁的少年新锐到53岁的沙场老将同场竞技,生动诠释着文昌排球生生不息的活力。
A
见证传奇
岁月流转中铸就文昌排坛精神
8月10日,海南“村VA”冠军之夜,当10位年过半百的排球老将并肩亮相时,全场掌声雷动。这十位特邀嘉宾曾于1996年先后参加全国中学生“振兴中华杯”以及全国中学生锦标赛,力压群雄,接连夺冠。其中两位还曾在1989年至1992年间三夺全国中学生“振兴中华杯”冠军,以“三连冠”书写了海南文昌的排球传奇。
50岁的韩旭章站在其中,望着满座的看台,仿佛回到了青春岁月。当年他是文昌中学队最年轻的队员,手捧全国中学生排球锦标赛冠军奖杯,意气风发。如今,他已成长为国家级优秀裁判,连续八年执裁中国排球超级联赛。
最让他感慨的不仅是过往荣光,更是文昌排球的巨变。“过去在简陋沙地训练,如今村村有标准球场;昔日比赛靠口口相传,现在‘村VA’一场直播就有百万观众。”作为“村VA”副裁判长,韩旭章亲历了赛事的诞生与成长。
“看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爱上排球,是我们老一辈最大的欣慰。”韩旭章指向场上激战的队员,“排球的魅力在于传承,我的一些学生成了运动员、教练、裁判……或许下一个‘传奇天团’就在他们中间。”
绰号为“黑彬”的黄彬,他的故事也颇具传奇色彩。黄彬肤色黝黑,凭借1.76米的身高和惊人弹跳力,以势大力沉、迅疾如风的扣球闻名,被对手称为“拦不住、救不起”,成为文昌排球史上耀眼的主攻手之一。2002年,黄彬回到母校文昌中学执教排球,慧眼独具的他,发掘了不少好苗子。
在海南“村VA”连续执裁三年,黄彬非常欣喜与学生重逢,“锦山队教练陈名尉和金江队教练罗明范都是我的学生,看着他们带队一路拼杀,格外骄傲。”
B
中流砥柱
椰林球场续写热血篇章
36岁的王狮是海南“村VA”首届冠军文昌东郊镇火箭队的主力。赛前,他正在东郊镇球场上指导年轻队员:“手腕放松,注意观察!”汗水滑过他的脸颊。
他的排球启蒙始于童年椰子树下的乡村球场。中学时得遇名师,让他与排球结下不解之缘。2023年那个夏夜令他永生难忘:首届“村VA”决赛,东郊队在决胜局落后时上演惊天逆转。最后一球落地得分,全场沸腾。中国女排前国手李颖在解说席上也对他的表现赞不绝口。“那种感觉无法形容,仿佛扛起了整个东郊镇的期待并实现了它。”王狮眼中始终闪烁着光芒。
作为体育教师,如今王狮将重心转向培养新人。他感慨于当下孩子装备精良,却也担忧其吃苦精神不如从前。“我们那时为练好一个发球,能在烈日下练一整天。”他认为,文昌虽有浓厚的群众排球基础,但追求更高水平,需要年轻一代既有天赋,还要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排球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老一辈把热爱与坚守传给我,我也要将经验传给下一代。”
提起明星球员符向明,文昌排球界几乎无人不知,“老赛”的名头响当当。1米62的身高,并未限制他的排球之路,凭借快速灵活的移动、扎实的后排技术和跳飘球,他常常在球场上演“极限救球”,人送外号“文昌铁三波”。
“小学一年级时,我和同学们用绳子绑在椰子树底下就开打了,基本每天下课都打排球。”直到现在,符向明依旧保持着每天打球1个小时到2个小时的训练强度。
两天前,符向明所在的文昌东郊镇火箭队惜败海口龙桥镇动漫战队,让他颇觉遗憾。但失利丝毫未减他的热情:“明年‘村VA’,还要接着打!”
C
青春跃动
明日之星闪耀“村VA”赛场
15岁的“小盖哥”符树盖,是紫贝文城战队最年轻的球员。今年秋天,他将走进清华附中文昌中学,成为一名高一新生。别看他年纪小,在赛场上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性。作为后排队员,他凭借出色的发球和防守技术,多次化解对手进攻,赢得阵阵喝彩。解说员更是点赞他“有潜力、有前途”,是文昌排球未来的希望之星。
谈到与排球的结缘,符树盖透露,最初他是在村里看到别人打球,觉得既有趣又富挑战性,便跟着玩了起来。随着时间推移,他热爱愈深,球技日增。四年级时,他就加入了小学校队。
“能参加海南‘村VA’非常开心,可以和高水平的哥哥们打球,提升自己。”除了球场老将们传授的宝贵经验,让“小盖哥”兴奋的,还有现场火热的氛围,“观众的每一次欢呼,都化作我们赛场上的力量源泉。”
傍晚的文昌中学排球场,18岁的陈壮在挥臂扣杀。1米82的身高和出色弹跳,让他在网前充满力量。这位2007年出生的少年已是“村VA”的“三朝元老”,从青涩替补成长为紫贝文城战队的核心攻手。“小时候看比赛,觉得老大哥打球特别帅,没想到自己也能站上这个舞台。”他笑着说。
2023年全国中学生排球联赛是他的转折点。四强赛中,他临危受命替补受伤学长上场。“紧张得手心全是汗,但听到加油声,瞬间充满力量!”那场比赛文昌中学最终获得全国第四。
在海南“村VA”的每一场球,陈壮都全力以赴。他深知年轻一代肩负重任:“也许我们打球的某个瞬间,就能让一个少年爱上排球。这正是海南排球代代相传的方式。作为其中一员,我希望能将这份热爱传承发扬下去!”
(本报文城8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