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训练
学习击剑的第一个学期正好赶上体教结合,少体校搬到了同洲模范学校,新的击剑馆是一层楼的铁皮房,我记得一共四条剑道,两条金属剑道两条橡胶剑道,墙壁上挂了几张陆教练带过的优秀运动员的照片,那时候看他们就像在学校楼道里看爱因斯坦、牛顿之类的差不多,感觉特别厉害的样子。而我们新来的小队员,多数训练是在门口的煤渣跑道的田径场上或者边上的水泥篮球场上,每次休息的时候都会挤在铁皮房的门口看里面的大队员训练打实战(刚学那会儿,就光实战姿势、前后步伐移动、弓步支撑就练了快3个月吧,剑都没碰过),那会儿真的很羡慕大队员们,觉得他们好帅啊,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当然训练是很苦的,印象最深刻的是刚开始训练就要晨练,而我们的内容就是实战姿势,最夸张的一次实战姿势站了半个小时,所以我很多时候想要问问现在训练的小朋友们,训练确实累,但真的有那么累嘛?
那时候一节训练课我们见到陆教练的时间不会太多,他给我们布置完训练任务之后,就去带大队员们训练去了,我们由一个稍微大一点的队员带着,他负责给我们做示范并且监督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同样都是遇到训练不认真的时候,同样都是动作做不好的时候,带着我们的大队员是要跟着我们一起挨揍的,他会被揍得更加狠一些,陆教练罚的时候还会说一些话,意思就是你带着他们是要给他们做榜样的,而不是稀里糊涂跟着一起混,如果你不行,下次就换别人来带。倒也奇怪,好像每次这么说完都能好上十天半个月的(都是小朋友,能好十天半个月也不容易)。陆教练对基本功的要求非常严格,他带训的时候只要我们稍有松懈,腿上或者屁股上就一条火辣辣的印子。
要分剑种了,好多和我一起进来的小伙伴都分去了花剑,而我分去了佩剑(因为我觉得佩剑帅,所以大队员训练的时候我一直在模仿他们,然后分剑种的时候发现我好像对劈的动作还挺有感觉的)。分完剑种开始,好像训练时大部分时间都能看到陆教练了。他会特别认真的给我们示范持剑的实战姿势、持剑的步伐移动、攻击动作、防守动作,并且告诉我们为什么是这样的。就连我们练了好久的实战姿势、步伐移动都在细节上重新给我们讲一遍。为什么要脚下间距是大约与肩同宽;为什么这个距离是向前一步;为什么这个距离不能向前两步;为什么这个防守要压下来一点点。从那时起,我在做每个动作之前,我可能都会去问一下自己为什么,也是从那时起,我觉得基本功不单单只是动作,还有意识这个东西。
参加比赛
说到比赛不得不提的就是第一次比赛,前十六名,和我同期开始练佩剑的小伙伴第二名,但今天我要说的并不是他有多厉害,而是我为什么会输掉比赛。
第一次比赛的时候,整个组别的大部分人可能都是第一次比赛,其实大家都还不会击剑。为什么我会输?是因为那场的对手,预备开始就防着第五上来打对攻的,我想象中的是我直接出手打肯定我快啊,但结果是我直接出手打第五被防守还击,打了一两剑之后,身后的陆教练非常激动的大喊:打第四啊!我就照做了!结果我三次打第四的了3分之后,我又想对手该注意到我打第四该有应对了吧,那我再打打第五吧,结果对手依然防着第五上来,又被防守还击了。就这样的心理活动进行了2-3次,然后我就开始犹豫不决了。就这样输掉了比赛,其实很简单,对手不改变策略,那我一直打第四就好了,我想得太多了。握手之后往回走,看到已经平静下来一些的陆教练,他问我为什么明明打第四可以得分甚至可以赢得比赛为什么我要打第五?我和他说了我的想法之后,他告诉我说准备好应对突发情况是好事,但是还是得根据场上的形势做出正确的选择,不然等于零。
而比赛之后紧接着就是一场全国儿童赛,有一张通知单要拿给家里签字,说明去或者不去,不去的话要注明原因。我没有拿回家,因为我觉得自己比赛打得很糟糕,出去打全国比赛肯定是丢脸的,于是我就自己模仿了妈妈的签名,说家里有事不去参加。当陆教练关切地问我家里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不能去参加比赛的时候,我告诉他要去亲戚家玩。他一下子就失落了,好像也没有再多和我说一句话。好像到比赛结束之后也并没有好转,没过多久,他就得知了我父母并不知情,而我父母也把我教育了一顿。一下子感觉似乎大家都对我很失望,我想改变这种情况,而这只能通过行动去证明。我只记得后面的训练我都非常的认真,认真对待每一个练习、每一个动作,至少我自己是这样觉得的。
很快,第二次比赛就来了,依然是16进8,我又碰到了上次赢我的那个人,在他得知是和我对阵之后,自信地说着看来进8是稳了,我不记得当时是什么反应,只记得当时边上有一个上海队的大哥哥,我问他有没有什么“绝招”?他说对攻不要劈,刺就可以了,如果对手也刺你,你就防守还击。我就照着他说的,对攻就是刺,对手也刺那我就防守还击。果不其然,我用这所谓的“绝招”拿到了冠军!在拿到冠军的那一刻感觉之前失去的关注应该都会回来!但实际上并没有,因为我不记得拿了冠军之后陆教练有什么特别的反应,相反的,我在回学校的校车上我是一个人坐的。那是我的第一个冠军啊!可是为什么好像没有特别高兴的感觉。
直到第二天,陆教练在训练前把我叫去了办公室,和我说了很多。说我很聪明,但是想要成才,光靠聪明是不够的。说我前段时间很努力,但光靠努力也是不够的。为什么他会失落,并不是因为我打得不好,或者是不去参加比赛。而是因为我缺少了一种东西,拼劲!害怕自己不行、害怕自己会搞砸、害怕做的不好会有什么后果。要是想做就全力以赴地去做,结果其实也是过程的一部分。害怕这次动作做不好,下次呢?害怕这次比赛打不好,下次呢?如果害怕,绝不可能拥有自信反而会有越来越多的侥幸心理。比赛得了第一替我高兴,但同时也很担心,担心我想赢比赛不是为了更好,而是一些其他的东西。
此时此刻
那之后的故事印象已经没有那么深了,现在回想一下,我以为陆教练对我更多的教育是在言传,但其实更多的是身教——在我的印象中,陆教练从来没有一个示范动作是随随便便做的,一个简单的向前一步,劈头,力度、速度、节奏从不掉线。我时常在回想,带我们训练时他四五十岁的年纪,如今六十岁了,加上他的脚受过伤,而他做出的示范动作强度一点都不逊色于一个在役运动员的水准,再配合上铿锵有力的解说,这是艺术!对教的人来说这是享受,对学的人来说亦是一种享受!
我曾经以为带我们上个别课我们才是累的那一个,但是往往一节课下来他出的汗比我们更多,仔细想想,为了让训练更加贴近实战,他的每一个动作必须有和我们相对应甚至更高的完成度,我们在反反复复做动作的同时他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记得一次强度不大的个别课过后,他出了好多汗,我诧异地问他陆教练你怎么出这么多汗?他告诉我说右手肩膀拉伤了,几乎都不能动。但是快要比赛了,我的主要对手又都是右手,所以只能咬咬牙用右手带我!
我以为他更喜欢带他一手培养起来并且打得不错的运动员训练,没想到偶然间回去看他上课,他更多的在带刚学的小朋友。我问他怎么不带那些打的不错的队员,他说他就是爱带基本功,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后面才能走得更远。师父领进门,修行靠自己。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习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风格,我把他们的基本功打打好,让他们能够打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我能做的只是在稍加修饰一下。
我本以为在师父面前,学生并不显眼。但是每次只要有旁人在,特别是我的学生在,师父总是夸我多么多么优秀,除非有人问到他,不然他对自己只字不提。我问他说,我和别人说我的师父多么厉害,多么多么有名,你怎么自己什么也不说啊?他的回答是:学生应该相信自己的老师自己的师父,而不是去相信其他的谁谁谁,我才是我学生的师父,相比让他们更加相信师公,应该让他们更加信任我!
我非常幸运,从怀着好奇接触击剑到后来好几年的训练比赛训练比赛到现在自己做教练。一路上都有你引导着我、陪伴着我。我在你身上不仅学到了击剑,还学到了对喜欢的执着,你对击剑的热情感染了我,因为你,我才喜欢上的击剑,又是因为击剑,我更喜欢你。如今,因为对击剑的热情,我也在做教练,希望将这份热情继续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喜欢击剑、热爱击剑。
因为击剑,我们相遇了;
因为热爱击剑,我们还会继续并肩前行。
因为这份热爱,我们变成了一家人;
因为这份热爱,我们会有更多的家人。
很喜欢你的一句话:
既然喜欢,你能守得住吗?
❤️
【正在进行】
2020,庚子鼠年创意拜年秀,邀您参与!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