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杯的百年历史中,曾出现过无数次因天气原因中断比赛的案例,但要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次,非2014年巴西世界杯那场著名的"雨中大战"莫属。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

那是小组赛F组的第二轮比赛,由阿根廷对阵波黑。比赛进行到第27分钟时,圣保罗竞技场上空突然电闪雷鸣,倾盆大雨瞬间倾泻而下。裁判组经过紧急商议后,决定暂停比赛。

"当时雨大到连球场中线都看不清了,球员们在场上就像在游泳。"——现场解说员如此描述

漫长的等待

  • 第30分钟:比赛首次暂停,球员返回更衣室
  • 1小时后:雨势稍缓,但场地积水严重
  • 2小时后:工作人员开始使用大型抽水机排水
  • 2小时45分:裁判组进行第三次场地检查

争议性的结算方案

经过长达3小时08分钟的中断后,比赛终于恢复。但国际足联随后出台的特殊结算规则引发了巨大争议:

  1. 中断期间不计入伤停补时
  2. 剩余比赛时间按原计时继续
  3. 若无法完赛,则以中断时比分作为最终结果

这场创下世界杯最长中断纪录的比赛,最终阿根廷3-1获胜。但赛后各国媒体纷纷质疑这种结算方式的公平性,特别是对已经适应比赛节奏的球队造成的影响。这次事件也促使国际足联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前修订了极端天气应急预案。

如今每当世界杯遇到恶劣天气,人们仍会想起那场持续了211分钟的"马拉松式"比赛,以及它给足球规则带来的深远影响。